蔚昀的繪本專欄:給大人與小孩的一千零一夜
第三夜:媽媽,有怪物!
大兒子小時候,我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念床邊故事給他聽。他上學後,因為我工作忙,加上他已經可以自己認字讀書,就比較少念了。最近,我花比較多時間陪小兒子,對大兒子有點愧疚,所以又恢復了睡前念一到兩本書的習慣(但沒有每天啦)。
我念完書後,通常會去忙我的事,不然就是去哄小兒子睡覺。大兒子在床上躺一躺,會躡手躡腳地跑來,怯怯地問:「媽……你可以陪我五分鐘嗎?」
有時候我很忙或要顧老二,會厭煩地說:「剛才已經陪過了,不行。」或是說:「等一下。」雖然知道他也需要我的關愛,心裡還是忍不住碎念:「你都那麼大了,難道看不出我很辛苦嗎?」
有一次,他看起來很可憐,我忍不住問:「怎樣?你不能一個人睡嗎?」
「我害怕,我怕黑。」
我嘆了一口氣,只好去陪他。唉,既然理由是怕黑,那就不能拒絕了啊。畢竟,我小時候也很怕黑,常常覺得燈一關,黑暗中就會跑出許多不知名生物,在那裡張牙舞爪,所以,我總是開燈睡覺,直到今天有時候都如此呢。
這麼怕黑又怕鬼,我對鬼故事和恐怖片當然是戒慎恐懼。可是,人很奇怪,明明害怕又不想看,偏偏就會去看。我小時候常常和堂弟妹用棉被矇著頭,緊張又害怕地聽司馬中原講鬼,在英國唸書時,也在復活節同學都放假回家後,跑去看《七夜怪談》,結果三個禮拜不敢睡(空蕩的宿舍很可怕啊!)。
或許就是因為有恐懼,所以才更要用「可控制的恐懼」來習慣。大人有鬼故事和恐怖片,小孩也有各種文學或影視作品來幫助他們習慣、馴化恐懼,比如《格林童話》、《怪獸電力公司》、《哈利波特》……
要馴化怕黑的恐懼,我覺得波蘭繪本作家Bohdan Butenko的《夜間冒險》是個不錯的選擇。因為是夜間冒險,整本書的畫面就是一片黑,只有人物是白線,有時候還有彩色。它的故事在講一個小男孩睡不著,於是在家裡閒晃,聽到有聲音在說:「好無聊喔~」但是小男孩沒有被嚇倒,反而東翻西找,發現啊,原來說話的是家裡的桌子和椅子!
桌椅閒閒沒事做,異想天開,想要回老家(森林)去探親(其他的樹),於是,大膽的小男孩也跟它們一起坐火車去了……雖然在森林遇上難纏的警衛,差點找不到回家的路,最後還是平安地回到床上,甚至睡了一場好覺。
如果覺得這故事太可愛,那瑞典繪本《害怕的幽靈》(Sanna Töringe文,Kristina Digman圖)就比較可怕了。在黑漆漆的森林裡有一棟房子,媽媽和女兒說:「在黑漆漆的森林裡有一棟房子,但是裡面沒有任何幽靈、吸血鬼、骷髏和怪物。」母女安心睡去後,床裡下的幽靈生氣地想:「沒有幽靈?哼!我現在就讓你們瞧瞧我的可怕!」只是,這個幽靈在去拿嚇人的鎖鏈時,被閣樓裡的吸血鬼嚇到了,閣樓上的吸血鬼爸爸帶吸血鬼兒子去看衣櫥,本想告訴他:「看,衣櫥裡沒有骷髏嘛。」卻反而被骷髏嚇到了(看來,做鬼也不能鐵齒),然後骷髏也在出去散步時,被地下室的怪物嚇到……(所以是個食物鏈的故事嗎?)
「怪物也有害怕的事」或「怪物也有『人』性」在童話的世界並不少見,但是能做得有創意,就不是那麼容易。這一類的繪本中,我很喜歡西班牙的《骷髏男孩》(Enric Lluch文,Mercè López圖)。它的故事很簡單,是關於一個想踢足球的骷髏男孩,但不簡單的是,這個男孩每次踢球,他的腿就會飛出去(因為他沒有肌肉把骨頭連在一起啊),即使如此,他還是想踢球,不顧家人擔心害怕得下巴都要掉下來……
這些故事是否真能馴化大兒子的恐懼?現在好像不太行了。他還小的時候,我念《虎姑婆》(關關文,李漢文圖)給他聽,他還會覺得害怕,念比較多次後,他慢慢覺得這個故事很吸引人、很好玩,尤其看到聰明的姊姊把虎姑婆整得哇哇叫。我已經很久沒念《虎姑婆》了,如果現在念給他聽,他大概只會說:「這不是真的,世界上又沒有虎姑婆。」《害怕的幽靈》和《骷髏男孩》也曾經令他害怕,但是現在他覺得這些故事很好玩。或者說,這就是馴化的過程呢?
關於恐懼是否要完全馴化,我持保留態度。我覺得,不能完全沒有恐懼,就像不能完全沒有痛覺。想想看,如果孩子們不怕獅子老虎、看到陌生人就笑著任對方牽起手跟他們走,這樣也不好吧(孩子,這世界沒那麼善良啊!)。但是另一方面,故意去說一些可怕的故事嚇小孩(警察會來抓你喔,虎姑婆會把你吃掉喔)、讓他們的世界充滿怪物,即使是馴化的、可愛的怪物,好像也不太對?
有一次,兒子自己在看書,突然抬起頭來問我:「媽,為什麼給小孩的書中有那麼多怪物呀?」我愣了一下,反問:「我不知道,你覺得呢?」「因為大人以為小孩喜歡怪物?」他說,然後又補充:「因為他們不是小孩了,所以不知道小孩喜歡什麼?」
我想了想他說的話,覺得他說的有道理。是啊,我們透過怪物來給小孩「寓教於樂」(適應恐懼、懂得保護自己),但是,我們有問過他們真正喜歡什麼嗎?
「那你會寫什麼給小孩呢?」我問,突然想起一件事,又問:「可是等一下,我們寫的《年獸一家人》不是也很可怕嗎?」
「不會啊,那個不可怕,那個很可愛。」
《年獸一家人》是我和兒子在過年期間一起創作的繪本。故事是關於年獸一家人要從海底爬出來吃人,但是因為年獸爸爸拖拖拉拉、年獸弟弟臨時大小便(為人父母者一定能懂),最後終於出門時所有人都跑到山上避難了。年獸媽媽生氣地對年獸爸爸說:「都是你,害我們沒東西吃!」年獸爸爸負責任地拉開弓箭一射,把山射倒,山上的人都掉了下來。年獸飽餐一頓後,還可以把吃不完的人帶回海底冷凍,並且宅配給全球怪物……
我把這個故事說給別人聽,大家都覺得又可怕又可愛。我和兒子在寫這個故事時哈哈大笑,似乎也透過這種方式,抒發了一些生活的壓力、馴化了一些現實的恐懼。
或許,恐怖故事的重點,並不是故事本身有多恐怖或多不恐怖,而是面對它們的過程吧。
(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018年六月號)